扶貧人物|扶貧路上鋪灑的“散文詩” |
發布時間:2020-06-03 來源:東方電氣微信公眾號 點擊次數:16811 |
![]() |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這是詩人筆下同好友踏春出游、登高望遠的春天。對于東方電氣昭覺扶貧基建工作隊的隊員們來說,今年的春天意味著責任,意味著堅守,意味著迎難而上的堅韌,意味著攻堅克難的決心,卻唯獨少了那份雅趣共春望的浪漫情懷。 55歲的劉云、55歲的余世強、56歲的劉金元、54歲的馬小東,這個平均年齡55歲的扶貧團隊,在大涼山的春天里,用每天輾轉300公里的奔波,用對標對表照章做事的嚴謹,寫下了一首扶貧路上的散文詩。 ![]()
風雪夜歸人
“小東,開慢點,安全第一?!甭犞榈亩?,看著車燈前密集的雪花,馬小東有點緊張。盡管有長期在電站出差山路駕駛的經驗,但是在風雪交加中夜行對于馬小東來說還是頭一次。3月3日是扶貧基建工作隊進駐東方電氣對口幫扶的昭覺縣的第三天,按照計劃完成東方電氣捐建的四座在建幼教點的施工現場踏勘后,已經是晚上八點過。由于疫情影響,當時昭覺縣的住宿餐飲行業還未開始營業,所以隊員們住在100多公里外的西昌。在回程路上的谷克德,一場突然來臨的風雪讓這群生活在南方的漢子們既感到新奇又有些緊張。 谷克德在彝族語言中意為大雁棲息的地方,平均海拔3200米,是昭覺到西昌之間的最高處,高山、草甸、濕地、花海讓這里成為大涼山中的一處著名景區。 夜晚的谷克德在扶貧隊員們眼里,是坡陡彎急的道路,是漫天飛舞的雪花,是盡快到達宿舍洗個澡的渴望,卻少了那份對美的體驗。 汽車以30碼的速度在谷克德的山路上緩緩前行,慢慢通過了風雪區域,車廂里也恢復了往日的活力。 “今天看了現場,形勢不容樂觀啊?!眲⒃剖窃跂|方電氣長期從事土建工程管理的高級主任管理師,緊張過去后,想到在施工現場了解到的情況,語氣有些凝重。 劉云在心里梳理著需要解決的問題:支爾莫鄉來洛村幼教點有5公里的進村道路在施工,影響材料、器具進出,現場沒有施工用水;特口甲古鄉益補洛烏村幼教點現在氣溫較低,不具備開工條件;拉一木鄉拉一木村幼教點的進村道路也在施工,現場沒有材料存放地點;受疫情影響,當地的建筑材料緊缺…… “先和支爾莫鄉黨委聯系,協調錯時施工和施工用水……” “尋找異地材料供應商,解決材料供給問題……” “還要做好施工人員的防疫工作……” 說起幼教點的施工,略顯疲憊的隊員們又恢復了精神,不斷地出謀劃策。 …… 遠處山腳下的西昌城燈光閃爍如繁星點點,汽車在盤山公路上走著“之”字,駛向那片星?!?br />
書山“勤”為徑
然而,加快項目執行就需要更加嚴格的項目管理,而這種“管理”來源于隊員們的“勤”,勤跑,勤思,勤溝通。 東方電氣在建的這4座幼教點相互之間的距離最近的有30多公里,最遠的接近100公里。開工以后,隊員們每天轉戰300多公里,奔赴在各個施工現場,協調現場用水用電,協調道路錯時施工方案,以保證施工進度、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全程受控。 3月20日這天對于扶貧基建工作隊的隊員們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東方電氣在建的最后一所幼教點,拉一木鄉拉一木村的幼教點開工了。為此,隊員們還舉行了個小小的開工儀式以示慶祝。 在昭覺縣,很多生活在大山里的村民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大涼山,大人和孩子都聽不懂普通話。當地孩子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第一道難關就是語言關,幼教點是孩子們學習普通話的重要場所。 “每次看到孩子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就覺得再苦再累也值了,這些幼教點實際上就是一座座孩子們通向知識的橋梁?!庇嗍缽娛菛|方電氣負責土建技術的工程人員,在昭覺扶貧一線的三年里,看著一座座幼教點在自己手里修建完成,心里滿滿都是自豪感。 現在東方電氣捐建的10座幼教點中,6座已經投入使用,其余4座預計將在今年6月全部完成,這將解決400余名適齡兒童的學前教育問題。
為霞尚滿天
……進入來洛村幼教點有5公里道路要施工,對工程材料、機具進出有影響……該幼教點無施工用水 ……于晚上11點返回西昌。行駛里程500公里,…… 2020年3月19日星期四 多云間晴 ……輪胎報廢,只能更換新輪胎,更換輪胎共花費680元,同時對其他三個輪胎進行檢查,沒發現異?!K于實現了在3月份所有新建幼教點全部開工的目標。 2020年3月22日星期天 晴 ……圈梁已澆筑完畢,磚墻體已砌筑完成,整個幼教點的建設進度較快,工程質量達到設計要求…… 2020年3月31日星期三 晴 ……洼井和益補洛烏幼教點主體工程已接近尾聲,來洛村幼教點的基礎已開挖,拉一木村幼教點場地平整工作已完成……總行駛里程接近6000公里,所有幼教點的建設均按計劃穩步推進,大家對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充滿信心……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 晴 ……益補洛烏幼教點裝飾裝修工程完成了95%,由于道路維修部分材料無法進場,現停工待料,預計本月下旬可全部完成……今年新建的4個幼教點雖然仍然存在困難,但總體進度可控,應該在6月底之前能夠全部完成,對順利完成集團公司要求的扶貧攻堅任務充滿信心…… 這是東方電氣扶貧基建工作隊以日記的形式寫下的扶貧日志,記錄了他們克服困難推進施工進度的點點滴滴,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浪漫的情懷,卻是用國企人的嚴謹與執著,書寫了一首國有企業勇擔責任、盡銳出戰,確保脫貧攻堅全勝的散文詩。 “這不是我參建的最大的工程,卻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工程?!?5歲的劉云如是說。 “三年甘苦,我跑遍了這里的山山水水,也愛上了這里的山山水水?!?5歲的余世強如是說。 “年底我就退養了,這是我工作中最好的經歷,也是我最珍貴的回憶?!?6歲的劉金元如是說。 “繼續做好項目控制,圓滿完成任務?!?4歲的馬小東如是說。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