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東方家園 / 東方責任 / 專題:東汽重建
專題:東汽重建
2008年5月12日,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電氣)所轄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汽)的漢旺基地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受了重創(轄區遇難人員高達612余人,其中有308名職工及家屬。直接經濟損失達27億元),震后不久,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親臨東汽現場指導抗震救災、恢復重建工作。
在過去二十二個月的時間里,我們始終按照“更加先進、更加安全、更加可持續發展”和“管理一流、技術一流、設備一流、質量一流”的目標要求,以可歌可泣的“東汽精神”奮力推進災后恢復生產、異地重建和職工安置三大任務的完成。
重建中,始終把握和堅持的總體原則是:堅持“尊重科學,尊重自然,以人為本”,堅持立足當前與兼顧長遠相結合,堅持統籌兼顧,不搞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和簡單復制。
規劃布局和總體設計上,堅持產業鏈配套與協作的需要;設計上堅持了節能減排、最佳工藝流程、集約使用土地的方針,同時要符合當地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布局上鞏固和發展了原有的“多電并舉”的產品戰略格局,突出和強化大型火電汽輪機、
重型燃氣輪機、核電機組、風力發電機組、船(艦)用動力裝置等的研發、試驗和核心制造能力的提升。
重建項目規模體量大(占地2600畝,建筑面積66萬平方米),建設任務重,質量要求高,時間周期緊,按照“精心組織、周密計劃、平行作業、交叉施工、務期必成”的工作方法,嚴控節點,規范管理,以人為本,陽光操作。提出了“只準提速、不準越軌”的要求,強化過程監督和項目監管,以保證不出問題,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東汽重建得到了各路建筑大軍的響應和支持。先后共有30余家參建單位、8000余名建設者投入到新基地的建設中,其場面如同當年的重點工程大會戰,創下了被社會各界譽為的“東汽速度”。
職工災后安置工作有序進行。2008年10月,啟動了受災職工永久住房建設。2010年春節前,為安置從漢旺撤出的東汽職工和家屬而新建的“東汽馨苑”和“東汽竹苑”兩處小區共計5300余套永久性安置房提前建成交房,使受災職工在新居內度過了震后的第二個新春佳節。
為受災職工、特別是離退休職工能夠擁有資產性住房,東方汽輪機充分運用政府、社會、企業三方力量,千方百計積極爭取國家專項政策的支持和地方政府對受災職工的補助。經國資委協調中央國家機關住房制度改革辦公室、國務院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同意,2009年1月,國資委以國資分配[2009]45號《關于為東汽職工發放搬遷安置補助有關問題的函》批復同意東方電氣集團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為異地重建職工發放搬遷安置補助。2009年12月末,東汽5164戶職工按政策規定領取了搬遷安置補助款項共計179,308,640元,東方電氣集團受災職工獲得妥善安置。整個操作合法合規、程序嚴密、公開透明。
加快重建進程,盡快恢復東汽的正常經營管理是全體干部員工的共識,統籌協調好重建與搬遷的關系成為考驗我們的一道難題。以計劃管理為龍頭,統籌搬遷和生產同步推進。采取邊建設、邊安裝、邊搬遷、邊生產、邊安置的方式,保證了“生產經營、恢復重建和職工安置”三大任務的齊頭并進。
災后重建的各項關鍵節點都得以順利推進。2009年12月底,東汽受災的漢旺基地的車間設備已全部搬遷完畢。新基地第一爐鋼水已于2009年9月30日出鋼澆注,新廠區的所有廠房及配套設施基本完成建設。大多數車間職工已進入倒班作業。
![]() |
2009年,面對金融危機和災后重建的雙重考驗,集團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89.9億元,同比增長14.9%,創歷史最高水平;新簽訂合同595億元,為計劃的148.8%,各項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新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汽生產經營也再創歷史新高。2009年,東汽完成汽輪機和風電設備產量29030兆瓦,實現同比增長19.0%,各項指標仍居國內汽輪機行業首位。 |